農村俗語很多,形容各種節氣的說法也很多,其中就有“冬至中,暖烘烘”這句話,大致意思是今年的冬至如果是在這個月的月中,那么今年的冬天就會很暖和,不會很冷,雨雪也會比較少,如果今年的冬至要是在月頭的話,那么今年就會特別的冷,有可能會下很大的雪,雨水也會很多。
有時不得不佩服老一輩的聰明才智,想想在以前條件缺乏的年代,通過觀察星象等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及變化,其中俗語“冬至中,暖烘烘”也正是老一輩智慧的結晶。因為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冬至點,這天北半球陽光輻射最少,同時也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所以如果冬至節氣在月份的中間,今年冬天就不用擔心很多,會覺得暖烘烘的。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完整版,叫做“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說的就是冬至在月初會很冷,牛這么耐寒的動物都會承受不住,而冬至在月尾則會更冷,別說動物和人了,甚至用凍死鬼來形容天氣的寒冷。
首先來說農村的一些關于二十四節氣的俗語都是咱們老一輩人通過多年的生活發現并且積累下來的。總結的時候也是言簡意賅,簡單明了,對于現在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這句俗語指的是冬至在陰歷月份的上旬就會非常冷,像牛這樣的牲口都會被凍死,不過在中旬的時候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冷,在月末的話基本上就可以說告別嚴寒了。按照咱們老百姓的說法基本上就不用蓋被子了。
其次就是這句俗語的俗語性比較強,即適合我們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對于南方地區不是太適合。
第三點對于2019年的冬至在陽歷的12月22號,陰歷的十一月二十七。根據這句俗語的判斷今年的冬季又可能是一個“暖冬”。畢竟冬至也是“三九”的開始,“三九”天應該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理解。
第四點來談談我們這里過冬至的習俗。過冬至吃餃子是我們北方地區的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一個習俗。冬至吃餃子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可以防治“三九”天把自己的耳朵凍傷。
以前的這些農村俗語雖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不能全對,但是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老祖宗經過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得出來的結論。要知道在以前那個年代可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的技術,很難把握種植的時機,所以我們的祖輩們只能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研究出24節氣,有了24節氣就能夠知道在什么時候種植,什么時候收獲了。
為什么戲曲演員都要化妝?四大古典戲曲也稱什么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戲曲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和動作,一眼看就可以分別(5)人閱讀時間:2023-05-17為什么戲曲演員都要化妝?戲曲的演變過程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19)人閱讀時間:2023-05-17唐朝的戲曲有什么特點 ?我國第一部戲曲史是
我國的戲曲獨具的審美特征是綜合性、虛擬性、程式化,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每個年代戲曲文化的特點也是有著各自的差異和獨特表現,下面我們(10)人閱讀時間:2023-05-17我國傳統戲曲劇種有哪些?戲曲中有什么道具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是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劇種,被稱為國粹;昆曲被稱 為百戲之祖。因為看的出我國傳統戲劇劇種豐富多(26)人閱讀時間:2023-05-17